【殺鼠令】倉鼠遭人道毀滅小主人焦慮自責 臨床心理學家4招助抒情緒免留童年陰影

兒童健康

發布時間: 2022/01/21 15:49

分享:

分享:

趙思雅指出,「殺鼠令」或導致小主人自責焦慮,甚至留下陰影。

政府於本月18日宣布人道毀滅約2000隻倉鼠,並強烈建議市民交出2021年12月22日或之後購買的倉鼠人道毀滅。日前有家長交倉鼠前向記者展示其為兒子拍攝的影片,影片中兒子掩臉痛哭,哭聲凌厲,並指兒子至今仍未能接受事件。家長應如何適當地處理及回應小朋友的疑問,才不至令孩子留下童年陰影?

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趙思雅接受Topick訪問時,解釋為何片中小朋友的情緒會如此激動。她指出,小朋友未能理解生命有生、老、病、死四個過,而且未能接受心愛的寵物離開,緊急的人道毀滅令小朋友無心理準備。

趙思雅指,8歲或以上的小朋友才會有死亡的概念,而年紀較小的小朋友會對「從此消失」很不理解。另一方面,小朋友不清楚動物的死亡過程,容易讓他們聯想到殘忍、傷害和離別。趙思雅認為,對於沒有理解以上意義的小朋友,「殺鼠令」有機會對孩子造成陰影,覺得自己有份害死寵物。

他們可能會把事件理解為世界很危險,而其擁有的東西會突然消失,因而導致情緒低落、容易產生焦慮感,不能控制事件發生亦會產生無助及自責感,導致以後不敢承擔責任。

雖然政策已定,被人道毀滅的倉鼠也不能復生,不過,家長可適當地處理事件,助孩子理解和適應。趙思雅提出4個做法讓家長參考。

最新影片:

1. 給予時間作心理準備

家長不應倉促收起動物,更不應「搶籠」,應給予子女時間作心理準備,向他們解釋為何倉鼠需要離開,或向他們解釋從生病到死亡的自然過程。家長亦可以借用繪本圖書向小朋友解釋,例如倉鼠生病的情況、經歷等。

2. 教育子女生命的意義

早前有受訪家長向孩子承諾,疫情過後再買另一隻倉鼠,兒子卻痛哭指,「買返都唔係同一隻」。趙思雅指出,彌補並非在於替代,家長不宜立即購買另一隻動物給子女,這樣會導致子女更不尊重生命,誤解寵物只是玩具般可再買新的。家長應讓子女先過渡哀傷,長大後自行決定是否再養寵物。

同時,家長宜藉此機會向子女灌輸生命教育,讓子女理解「生命無Take 2」,令他們學懂珍惜生命。

3. 安排道別式

家長可安排一個道別式讓子女對倉鼠説再見。趙思雅指,心理學上有「未完成的事」此說法,亦對兒童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。家長可鼓勵及陪同子女完成他們心中跟寵物「未完成的事」,例如一起拍照、紀錄掌印等。當然必須依照防疫條例,在不影響公共衛生的情況下,完成子女提出的可行的小心願。

另外,家長可教導子女如何在倉鼠死後依然保持聯繫,例如陪同子女回顧倉鼠的照片和影片,一起製作一本紀念冊或短片,作為一個道別儀式,為子女疏導哀傷情緒。


4. 多陪伴表達身同感受

當子女與倉鼠分離後,難免會出現情緒低落。家長不應避談事件及寵物,但亦要避免子女每天花過多時間於懷愐寵物而影響日常生活。家長可適量地跟子女回顧寵物的往事,亦應讓子女嘗試表達、抒發情緒。家長與子女對話的過程中,應多問感受,並表示身同感受,自己對寵物都有不捨之情,讓子女感到被陪伴及被明白。

家長亦可教導子女他們會經歷的不同哀傷情緒,包括否認寵物要死亡的事實、憤怒、恐懼、傷心、絕望,然後慢慢重建希望等,讓子女明白感受哀傷也是成長的必經階段。 同時,家長亦應持續觀察子女情緒和行為轉變,如子女持續情緒低落及不穩定,影響睡眠、胃口或其他日常生活,便要尋求專業協助。

一文看清強制檢測方法及途徑:https://bit.ly/3GaxDIb

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
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記者:李樂遙